文/高二483班肖向敏
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这出自宋真宗的《劝学》篇,为宋真宗为鼓励读书人刻苦攻读而写。大概意思是,只要你用功读书,什么金钱、美女、豪宅……都会有的。这样的说法,不免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而我们又从小就被身边人灌输着“读书好,多读书”的思想。那么,我们到底为何要读书呢?
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的,现在整个社会对读书都弥漫着一种功利性的气息。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崇尚平等,希望能平等地受到别人尊重,无高低贵贱之分。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不可能,有富人就必然有穷人,有享受生活的人就必然有为生活负重前行的人,有坐享其成的老板就必然有在基层埋头苦干的员工……一切事物就是相对存在的,就如我们政治课中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倘若这社会真如别人口中所说的那样绝对平等,那么这个社会也只怕会彻底乱套。虽然绝对的平等不存在,但好在相对的平等还是有的。比起旧时代的那些什么官位世袭、产业血缘相承的种种规定,人生来变不平等的法令制度,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还是很公平的。如果肯下功夫刻苦读书,普通人也能通过高考这座桥梁走上成功的道路。
但人不能单单只接受成功主义的熏陶,不然就如一个正在长身体中的孩童挑食,最终会让自己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一旦病魔袭来,便会深受其害,又怎能顺利的成长呢?至于读书,我们应怀着两种目的,一种是功利性的阅读,而另一种,应为非功利性的阅读。并不是说功利性的读书一定是不好的,令人唾弃的一一人要生存、生活,便得学会谋生,而学习并掌握一种谋生的技能的过程,本就是带有强烈的功利性的,难道我们应说它不对吗?只是,更为重要的一种读书,应是非功利性的读书。
只有学会了这种非功利性的阅读,你才能坦然地接受这一生都一定不会一帆风顺,这是我们生来便注定的。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聚少离多、生离死别,这都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关键是当苦难阻挡在你面前时,你是否有破浪前行的勇气和必胜的底气。当我们接受的只是成功主义的熏陶时,怕是很难具有这些品质。否则,为何每年临近盛夏,新闻上总会报道出有中学生因考试压力太大而轻生事件。难道他们都不想珍惜自己的大好年华吗?不,他们是缺少让自已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定灵魂。而非功利性的阅读,便是我们赋予自己“灵魂”的最佳途径。所以我们需要这种非功利性的阅读。
那么在非功利性阅读方面,我们应该具体读些什么呢,或者,什么又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呢?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如此多的伟大的灵魂,就如我们所熟悉的家境贫寒但热爱科学的孟德尔,潜心研究豌豆杂交实验八年,最终研究出伟大遗传学定律;把失败作为成功之母,反复尝试了一千多次才成功发明出电灯泡的爱迪生;住在破旧漏雨的茅屋,仍忧国忧民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的杜甫……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将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投入到一份事业中去呢。其中的种种,只有我们亲自去细细品读,才能了解到的。而他们的优秀品格,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并培养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那些流芳千古的名人的一生并非平平顺顺,相反,他们往往会经历比常人更大的苦难。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们的灵魂对话,这样,我们在面对自己人生的苦难时,或许就能够逐渐地从容以对,而不是恐惧、逃避或无所适从了。
我们要广泛地阅读,同时也要有选择性的读书,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将好的方面汲取为自身的养分,从而培养良好的品格,最终会让我们的人生受益匪浅,亦能够明白人生的真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