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局助学优秀教师推荐
酿就佳蜜,放飞桃李梦想
——记永顺一中丁颖超同志先进事迹
永顺一中数学教师丁颖超同志,男,土家族,1966年4月出生。1986年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同年被重庆大学录取为应用数学系研究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被永顺一中留用。在永顺一中工作的21年里,他爱岗敬业,勤奋踏实地育人育才,积极追求上进,深入钻研,实现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领头教师——高级教师的转变,2002年任数学教研组组长,挑起学科领头人的重担,2000年获中学高级教师,教育教学取得了突出业绩,先后共记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嘉奖五次。
一、厚德:淡泊中显现
他育人有一个坚定信念:“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从而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他质朴无华,言辞不多,然而却时常深入学生实际,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学生成绩优劣,都一视同仁地教导、指点。他公正、真诚、耐心、无私与爱心赢得了学生的钦佩、喜爱、亲近与尊重,他的一位学生评价得好:“我与父母相处,我觉得有代沟,但我与父母同龄的
在永顺一中的七千多个日子里,他顶住了各种诱惑或艰辛。首先,他吃得苦,起早贪黑,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赛暑假教师是可以松弛一下,可他不是在进行数学奥赛培训就是进行高三教学,冬去春来,春花秋实,他没完没了地备课、上课、改作业、命题、辅导,他就这样托举起山区孩子,让他们走进高校殿堂。其次,他顶住诱惑。时代进步了,物质富裕了,许多人在商海里折腾,又有许多人在灯红酒绿的生活面前徘徊,而才华横溢的丁颖超淡泊名利,心境平静如一潭秋水。这也许是喝猛洞河水长大的孩子而天赋的学者风度与品格。同学好友多次的相邀或相聘——高就优厚环境,可他不曾有半点心动,都坦然地拒绝了。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是不明智、不开发。因为他深深眷念民族地区这片热土,眷念他义无反顾选择的教育事业。
二、创新:积淀中生成
中国的教育若从孔夫子的“私人办学”算起,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历代的教育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育理论,积淀为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尤其是近现代一些著名教育家潜心研究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但是,若死守祖传,抱残守缺,教育必会贫血,教育必将崩溃,唯有创新,才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活力。
(一)引科技活水进课堂。
(二)数学与语文交互渗透,联姻并行。数学是抽象的,相对语文来说,显得枯燥。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教法,科学地使用教具,会起到比任何精美的语言讲解还要好的效果。
(三)拓宽教学思路。把基础知识学习——奥赛培训——能力提高结合起来。各科有各科的“思想”,那么,数学教学就该重在“数学意识”的培养,也就是逐步培养、增强各个学生的“数学思想”——思维严密,罗辑性强、思维活跃通畅。
三、教坛:屡创辉煌
丁颖超同志在他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他始终认为:细心、耐心、爱心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学习、研究、交流是成长的基础;严格要求、措施得力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他以此为理念努力探索、大胆尝试形成一套调动学生课堂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和独特有效的教学风格。他面对每一位学生实施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爱学生,爱每一位学生,更关爱那些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1995年8月他接手的班上有一位同学。初进高三,数学测试15道选择题,该生面对试题苦思冥想,15道选择题他竟然一个也未圈对,评卷为零分,他困惑了、气馁了。丁颖超面对15道题无一标对答案的试卷,内心为之一震,陷入久久地思考。阅完卷后,
面对大面积的学生,他实施一整套优术良策,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他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能力的养成,狠抓知识点教学的落实,形成学生阅读——质疑——点评——学生总结——训练——教师归纳的教学模式。
他的教学模式成功了,他在教育教学中取的突出的成绩。
1989年,他所任教的首届高三毕业学生参加高考,数学人平分获74分,高出湖南省考生人平分15分,高出州考生人平分13分。此后,他任教的92届、95届、96届、97届、2000届、2001届、2004届学生参加高考,人平分届届居湘西州第一。二十年来,酿就佳蜜,放飞了桃李梦想。他把千余名学生送入了高校,其中杨青、杨琼、袁志、鲁静、卢树、宿华、杨帆等人先后考上了清华或北大,有七位同学高考数学考分居全州考生之首,其中2000届、2001届高考,有两名考生考分距满分150分仅差3分,获147分,创造了好成绩。
![]() |
![]() |
![]() |
![]() |
![]() |